資訊考點新

科技前沿議題解碼,考試高分核心!

影音 - 線性代數:生成空間(上)

在一個向量空間 V 中,給定一組向量S的生成空間(span)定義為生成空間 = 所有能用 S 中的向量做線性組合得到的向量的集合。如果你把向量當作「方向與長度」,生成空間就是「用這些方向,允許縮放和相加,能到達的所有位置」。
生成與子空間的關係為生成空間永遠是一個子空間:
1.包含零向量(取所有係數都為 0)。 2.對向量加法封閉。 3.對標量乘法封閉。...

考點
#生成空間
#線性獨立

演算法進階觀念:頂點覆蓋問題歸約子集合和問題

在電腦科學的理論中,「歸約(Reduction)」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簡單來說,歸約是一種將一個問題轉換成另一個問題的方式,使得若後者能有效解決,前者也能被間接解決。透過歸約,我們可以比較不同問題之間的計算困難度(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特別是在 NP 完全(NP-complete)問題 的領域中,歸約扮演核心角色。若我們能將某一個已知的 NP 完全問題 A 在多項式時間內轉換成另一個問題 B,那麼 B 至少與 A 一樣困難。換言之,若 B 能在多項式時間內被解決,那所有 NP 問題也能被有效解決。

考點
#歸約
#Vertex Cover
#base-4編碼

摩爾定律的起源與在MIS中的重要性

摩爾定律由Intel共同創辦人Gordon Moore於1965年提出,當時他觀察到積體電路(IC)上的電晶體數量每18-24個月翻倍,導致計算性能以指數級增長。這一定律不僅是半導體產業的「預言」,也成為MIS課程中的經典案例。
尤其在台灣,高普考的資訊管理科目常以題目考查電路設計自動化(EDA)、晶片製造技術或硬體發展史,這些都與摩爾定律密切相關。
從早期的Intel 4004處理器到後來的GPU革命,摩爾定律驅動了科技進步,讓電腦從龐然大物變成掌上設備。

考點
#摩爾定律
#AI科技
#半導體

第七集 - 數據探索的基本概念與方法

美國統計學家John Tukey在1977年的著作《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中,正式提出EDA的概念,主張在「驗證性分析」(Confirmatory Analysis,例如:假設檢定)之前,應先透過視覺化、簡化與迭代探索理解數據本質。他曾經批評當時的統計學家過度依賴形式化的推論,忽略「從數據中發現意外線索」的重要性。
數據探索是進行數據分析前的關鍵步驟,這個步驟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數據的本質,避免後續分析的偏差與錯誤。實務上,EDA也可以節省研究過程的時間,沒有進行EDA可能會導致模型建立在有缺陷的數據上,例如誤解變數間之實際關係。

考點
#數據探索
#EDA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風險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AI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相關AI應用亦深入至教育、醫療、金融、娛樂等各大領域。其中生成式AI尤其備受關注,透過文字、圖像、音樂甚至程式碼的自動生成,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創意可能性。然而資訊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背後也伴隨著日益嚴峻的風險與挑戰。
AI系統本身可能產生偏見與錯誤資訊,進而對社會輿論、政治決策乃至公共安全造成影響,除此之外,隱私洩露、深偽技術(Deepfake)、假新聞自動生成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AI發展在道德、法律與安全層面的脆弱性。

題測
According to the PwC Glob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udy, AI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up to USD 15.7 trillion to the global economy by 2030. However, as AI systems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organizations face a range of risks when adopting them-including data bias,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and lack of transparency in decision-making. In high-stakes sectors such as finance, healthcare, and judiciary, AI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critical asp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 Describe three major types of risks that organizations may encounter when deploying AI systems. Provide examples of how these risks could have real-world impacts on an organization. You may consider perspectives such as technical, legal, and ethical risks. (16 points)
  2. Analyze how organizations can develop an AI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o mitigate the risks mentioned above. Propose at least three concrete strategies or tools and explain their purposes and key implementation considerations. (16 points)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打好基礎,面向未來

作者Steven

對於資工、資管所考生而言,此科目為必考的重要學科。而在學習程式設計與求職的過程中,資料結構與演算法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我們考研究所是為了拿到好的學歷讓就業更順利,而無論未來想成為軟體工程師、資料科學家,還是探索人工智慧的奧秘,資料結構與演算法都是「語言獨立」且「實踐導向」的技能。不僅幫助你撰寫高效程式,還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科技業找工作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刷題」,也就是透過反覆練習知名的資料結構演算法題庫網站(如Leetcode、HackerRank)找到很好的工作。

考點
#資料結構演算法
#動態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