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研究所
首頁NICK的管理學世界 推甄怎麼準備?
篇名
推甄怎麼準備?
作者
蘇威泰
說明
發佈時間:20250728

一、履歷(CV):你最想被知道的幾件事
履歷是審查委員對你的第一印象,必須專業、精煉、且具備管理思維。

(一)用管理者的視角撰寫:不要只寫做過什麼事,而是強調你達成了什麼成果。與其寫擔任行銷實習生,負責社群貼文,不如寫擔任行銷實習生,透過數據分析優化社群內容,三個月內粉絲互動率提升15%。

(二)使用數據,量化你的貢獻:管理學最重視的就是績效與指標(KPIs)。盡可能將你的經歷量化,例如:領導三人專題小組,提前一週完成專案,並在系上成果展中獲得最高分、在社團擔任公關,成功為年度活動爭取到五萬元贊助。數字,遠比形容詞更有說服力。

(三)使用關鍵字:仔細閱讀你想申請系所的官網、課程介紹與師資陣容。他們重視數位轉型、永續經營(ESG)、供應鏈管理還是金融科技?在你的履歷中,策略性地埋入這些關鍵字,能迅速引起共鳴。

二、自傳(Personal Statement):你的故事與動機
自傳不是流水帳,而是你精心編排的電影劇本,主角是你自己。它必須回答三個關鍵問題:過去、現在、未來。

(一)過去(驅動力):你過去的學業、社團、實習或工作經歷中,發生了什麼關鍵事件或痛點,讓你萌生了念MBA的強烈動機?是看到家族企業的轉型困境?還是在實習中發現自己數據分析能力的不足?請具體描寫,這會讓你的動機顯得真實而強烈。

(二)現在(為何是我們?):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你必須清楚論述,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以及為什麼是這間學校、這個系所?你需要做足功課,明確指出該所的哪些課程、哪位教授的研究領域、哪些校友資源或產學合作機會,是你達成未來目標所不可或缺的。這能證明你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而非亂槍打鳥。

(三)未來(你的藍圖):你期望在取得MBA學位後,達成什麼樣的短期(3-5年)與長期(10年以上)的職涯目標?你的目標越清晰、越具體,就越能說服我們,這筆教育投資在你身上會有最高的回報率。

三、讀書計畫/研究計畫(Study/Research Plan):你的學習地圖
這份文件是檢驗你是否玩真的的試金石。它展現了你的學術潛力與規劃能力。

(一)具體、具體、再具體:不要只寫我想多修一些行銷的課。你應該寫出:我規劃在研一上修習A教授的『消費者行為』與B教授的『行銷研究』,以奠定理論基礎。研一下則希望投入C教授開設的『數位行銷策略』,並希望能參與您在社群商務方面的產學計畫。

(二)連結過去與未來:你的讀書計畫,應該要能和你自傳中提到的動機與職涯目標緊密相連。例如,因為你過去在電商實習發現選品困難,所以你想研究供應鏈管理;未來你想成為產品經理,因此現在需要修習專案管理與財務報表分析。讓整份資料的故事線完整而一致。

(三)展現積極性:除了修課,你還可以規劃參與哪些研討會、個案競賽、申請交換學生,或是你想如何運用學校的資源進行跨領域學習。這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積極主動、渴望成長的未來學生。

四、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第三方的客觀背書
推薦信的價值,不在於推薦者的頭銜多大,而在於他對你的了解有多深。

(一)慎選推薦人:一位真正指導過你專題、讓你拿到高分的授課老師,所寫的推薦信,遠勝於一位只跟你有一面之緣的校長或院長。工作主管、實習主管也是極佳的人選。

(二)主動提供資訊:不要把推薦信的重擔完全丟給老師或主管。你應該主動整理一份個人亮點摘要給他們,內容可以包括:

  1. 你想申請的校系與目標。
  2. 你的履歷與自傳草稿。
  3. 希望推薦人能特別著墨的1-3個具體事蹟(例如:你在他課堂上的某次精彩報告、你如何解決某個專案難題)。
  4. 這不僅是體貼,更能確保推薦信的內容與你的整體申請資料方向一致。

【給同時準備筆試與推甄同學的特別叮嚀:平常心,向前看】
我知道,你們當中有許多人,正處於推甄與筆試的雙重壓力下。對於這群特別辛苦的同學,我想說:

請用平常心對待推甄,將它視為一次寶貴的機會,而非唯一的賭注。

推甄的結果,變數很多。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好,而是當年度的競爭者組合、系所的招生策略等,都非我們所能控制。過度糾結於大學時期的GPA、某個實習的遺憾,或是推甄錄取與否,都只會耗損你寶貴的精力與時間。
我會建議你這樣調整心態:

(一)將準備書審資料的過程,視為一次自我梳理:無論推甄結果如何,這次的整理與反思,都能幫助你更清楚自己的方向。這份清晰的藍圖,在你未來參加筆試後的面試時,同樣極具價值。

(二)設定停損點,將重心放在筆試:盡全力、有策略地完成你的書審資料,然後就把它放下。你的主戰場,依然是那場相對公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筆試。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這些硬實力,才是你未來兩年研究所學習的真正基石。

(三)過去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創造:不要讓過去的成績定義你。教授們更看重的是你的學習曲線、成長潛力與未來規劃。把專注力放在你能掌握的事情上——也就是你書桌上那本厚厚的原文書。

關鍵詞
推甄、甄試
刊名
NICK 的管理學世界(蘇威泰)
該期刊-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