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所/公行所競爭優勢
政治、公行系所設立目的,旨在培養國家中高階領導或學術研究人才,然畢業出入卻不限於政府部門。尤其在研究所階段,相關研究所畢業的學長姊部分投入公職、國家研究機關、民代助理、私人智庫、民調公司、甚至是非營利組織或是私人企業。而這可能與政治、公行相關研究所在課程安排,與學術及相關能力的訓練上注重跨領域能力培養有關,使得碩士生畢業出路較多元寬廣。
伊斯頓指出:「政治就是對社會價值做權威性分配。」因此舉凡跟權力運作有關的公共事務,諸如政治理論、國際關係、公共行政,均包含在政治學範疇內。部分學校公共行政隸屬於政治系底下的類組,許多學校則是公共行政研究所與政治研究所各自獨立運作。兩者領域雖有些許重疊,但政研所偏向政治理論與政治制度比較學習;而公行所則較注重研究政府組織運作管理、政策規劃制定和部分行政法規素質的培養。
政治、公行等領域在大學階段皆屬於政治學系當中。政治學系之下分為:國際關係、公共行政、政治理論三個組別。而在研究所階段,則分成政治研究所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公共事務研究所著重於公共行政、公共事務相關的研究,政治研究所之下則有四個領域:國際關係、政治思想、比較政治、本國政治,學生依照其專長、興趣選擇專攻的領域。
除上述的政治、公行領域之外,以台大為例:校內同時設有歐洲聯盟研究中心、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等等,學生除了在所內修習課程,學校亦有相關資源,作為深入研究的機會且與未來學界、實務界接軌。
政治與公行等相關領域則分為三個不同的系所,從大學部到研究所皆是。國際關係領域設有外交學系與外交研究所,公共行政領域則屬於公共行政學系與公共行政研究所,政治思想、比較政治等領域則設有政治學系與政治研究所。學生可以針對其有興趣之領域報考不同的系所,並就該領域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
政治所/公行所研究計畫
就讀政治、公行相關研究所除了需修習一定數量的必修課程學分、選修課程學分,並且通過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與發表,才能算是完成研究所的訓練並獲得學位。
畢業論文可以說是研究所學習總體成效的展現,政研所或公事所畢業均要獨力完成一篇碩士論文並公開發表,而研究所的訓練,可以完成一篇個人論文所需的能力來看,通常包含以下環節:
- (一)題目發想,培養對公共議題洞察力和敏銳度:平日關注特定政策領域或公共議題,並且就個人或公眾感興趣或是具有研究價值與社會上仍較為缺乏研究探討的議題或問題,進行深入了解探討,剖析相關背景與問題所在,並可作為將來論文可能的研究方向。
- (二)文獻回顧,鍛鍊資料蒐集、分析以及統整能力:研究所課程通常需要閱讀國內外學術期刊等,當中不乏大量英文文獻,外文能力是必備的,並在有限時間內統整摘要,透過報告呈現給他人,而這項訓練可以說是寫碩論文獻回顧的基本功。
此外,透過文獻回顧、資料搜集的過程,可以了解在我們所感興趣、所欲研究的議題、領域之下,目前學界的研究情況為何,著重領域為何,以及較為缺乏的部分又為何,作為將來自身投入研究時可以補足或是可以在哪些部分作出研究上的貢獻。 - (三)研究方法,訓練統計量化或質化分析技巧:當今公行學術領域非常重視實證,因此除了要有完整資料佐證假設外,通常會要求以量化方式(如以蒐集數據、統計分析)、質化(訪談、分析內容)或其他實驗設計方式來證明假設,研究所均會開設相關課程來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學生在經過相關課程的訓練之後,可以應用相關的專業學術技巧,進行研究議題的探討、論文的寫作,完成具有價值、社會意義的論文。
- (四)提出具體建議及結論,訓練剖析、解決公共問題能力:無論是公共行政或是政治學、國際關係等領域,現今在研究趨勢與學界發展下,都越來越重視學術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而非僅僅針對理論進行研究。尤其在公共行政領域上,更是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平常上課除了需閱讀大量國內外學術期刊,累積此學門領域相關系統性知識外,也強調對現實生活中各種案例現況結合作批判,並嘗試提供改善解決方案。
- (五)公開發表碩論,強化溝通與口語表達能力:根據每個研究所畢業要求不同,以台大公共事務所和政大公共行政所為例,需要至少公開發表一次碩論,學生必須在正式公開場合,將自己所知有效傳達給他人,並回應疑問,此時口語表達能力是必要技能。
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除了在修業階段需有最基本的學術能力培養外,口語的表達與思辨能力也必須在修業階段進行培養、訓練,在論文發表時,能夠有效的將其自身所學與研究內容清楚地傳達給他人,同時接收他人之疑問與進行有效的回應。
上述所提及的學術能力,都包含在研究所課程設計當中,除了碩士論文是每個人均須完成外,其他如擔任老師的相關研究計畫助理,可以藉此了解該領域之學術發展,同時訓練自身學術的能力,如文獻整理、問題探討與分析之能力。又或是擔任課程的教學助理,透過協助老師教課、作業批改、學生討論帶領及回應學生課業上疑問的過程,提升自身在相關學術領域的知識水平,同時對於言語表達上也有相當的訓練與能力提升。
另外,透過參與研討會,藉由研討會聽講、討論的過程對相關議題、學術研究有更深入與專業的知識學習。亦或承接政府單位研究案,可以對於相關公共議題進行了解,甚至是進而產生影響力,同時亦能精進個人學術能力。
由於這些能力在兩到四年內必須達一定程度並以碩論方式呈現,相較於大學部的課程設計著重於學術領域的初探與基礎學習,研究所課程也相對繁重紮實且更為深入。有時甚至根據學生論文所欲研究的領域、主題的不同,跨域學習常常也是不可或缺(如金融會計、程式設計、公衛醫療保健知識…..等)。
法政學群方面,前五名與去年一致,政大、台大與北大為起薪前三名,此三校也是傳統法政名校。
台大法學院培育出眾多國內知名政治人物,歷來多位總統、院長都是台大法學院出身,立委中的台大法政校友幫,更是立院一大勢力。
政大則是傳統的政務官搖籃,培育出許多法官,在外交人才培育上,更是國內最重要的基地。而台北大學前身是台灣省立法商學院,專門為政府公部門培育人才,優勢延續至今,依然備受產業肯定。
前五名中,唯一入榜的私校是傳統法學名校東吳,也是前五名中,起薪唯一升高的學校。東吳法律系和政大、北大同為國內司法界三大強權,東吳政治系校友更曾有「國會第三大黨」之稱。
圖/2022法政學群起薪排行。
資料來源: 遠見x104「2022五大學群起薪最佳大學TOP5」大數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