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考試
如果從台灣產業現況來觀察,選擇考資工所的「CP值」其實非常高,尤其是針對那些對於科技產業抱有熱情、並且希望能有良好薪資和發展空間的學生來說。以下我將從個人、身邊認識的人的經驗,娓娓道來我對於科技公司與金融業的觀察,並探討其優勢。
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公司是台灣科技業的龍頭,它們提供的薪資水準在台灣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以筆者我本人台大資工碩班實驗室學弟為例。台積電、聯發科薪水含分紅起薪年薪超過150萬,甚至達到200萬以上。目前資工相關職位,例如軟硬體工程師、數據科學家、AI研究員,這些領域的需求很大,並且薪資結構比起其他傳統產業更優渥。
不計算近幾年較凍結的外商Google、Microsoft等等,以這幾年股價創新高的台灣半導體商來看:- 台積電:半導體龍頭,每年招募大量的資工相關人才,實習招聘的轉正率極高,每年皆會到台清交成等大學大舉徵才。
- 聯發科:以晶片設計聞名,同樣對資工人才需求極大。相比台積電更著重於軟體與硬體結合的技術創新,除了放眼未來5G、IOT、AI手機等新需求,這一兩年研發出台灣業界唯一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可以想成台灣自己開發的ChatGPT)獨步全台。
優勢:科技產業的優勢在於高薪資與高度成長的潛力,尤其是半導體相關的企業台灣說自己世界第一實至名歸。半導體不但在台灣有龐大市場,全球市場需求也不斷上升,除了大家熟知的台北、新竹,目前台灣也在台中、竹南、高雄等地區繼續擴廠,等於全台都有公司,而且同樣職位薪資差異不大,未來幾年中南部學子不一定需要北漂也能享有高薪資、高報酬。若學生能考進資工所,掌握最新技術,未來進入這些企業,不僅有穩定且豐厚的收入,也有機會參與全球科技競爭。
筆者剛好在本土大型的金融銀行實習,隸屬於600萬下載人次的網銀APP部門。與科技業相比,金融業薪資起薪通常沒有那麼高,但提供的是穩定的上下班環境和收入,也比較少受到科技業裁員影響。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的興起,資工背景畢業生在金融領域也發揮很重要的影響力。
- 傳統銀行與金融機構:稍微注意網路新聞、徵才文章,應該不難發現金融業對資訊安全、數據科學和系統開發的需求劇增。國內大型銀行如玉山、國泰等都開始重視內部系統的自動化和數據分析。過去近十年數位轉型下,各大銀行大舉徵才,金融領域IT人員開發網銀或行動支付APP,讓轉帳、投資理財更方便。而這一兩年更開始導入AI的需求,希望讓銀行內部流程更自動化與便利、讓外部服務更流暢,這讓資工畢業生更多進入金融業的機會,碩畢起薪含分紅也能達到一百萬,若能晉升主管職,薪資上限不比科技業差。喜歡金融領域上班環境的同學們可以趁近年金融領域正在AI發展的擴張初期,把握機會趁早卡位。
- 虛擬貨幣量化交易市場:量化交易市場,資工畢業生大致可以擔任兩種重要角色。一個是交易平台的後端工程師,負責交易平台的穩定性,由於虛擬貨幣平台24小時運作,比股市證券還要求穩定性,所以薪資甚至比台積電、聯發科的起薪還要高,目前在ptt可以看到年薪250萬起跳,甚至有經驗者喊到年薪千萬。另一種則是結合程式與投資交易市場分析的量化交易研究員,起薪也是250萬起跳,對於數學學科、數據分析與交易市場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以此為目標努力。
優勢:較不容易受到半導體需求循環與矽谷科技業裁員影響而失業,生活步調平衡,主管職薪水不比科技業差,也能在工作之虞同時學習關於金融領域的知識(如證券投資、風險管理)。
不論科技業或金融業,只要是知名的公司,目前都很看重學歷。雖然幾年前科技業大徵才時代下,有一兩年的時間,人才供給小於需求,學歷相對並不是那麼重要。但這幾年北美知名公司大裁員、AI的出現,導致美國科技業寒冬,也影響到台灣就業市場。以台灣市值第一的台積電為例,能錄取RD、IT職位的幾乎只有台清交成電資研究所。台灣科技業與金融業非常看重學歷、學業分數(大學、研究所學業成績單),所以如果能夠拿到頂大碩士學歷是非常划算的。
撇除特例外,目前科技業大公司的現況是擁有頂大資工所、電機所、資管所等的學歷,在篩選時期能夠少掉許多面試官或人資對於能力的質疑並且提高錄取率很多。畢竟研究所考試相對公平且夠多競爭者,確實是一個能初步篩選面試者的重要依據之一。
這幾年由於電資領域很熱門,考試入學門檻變高,所以我認為越早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越好,把戰線拉長能夠更充裕準備,而且讀書跟研究所考試也是一個鍛鍊自己抗壓與規律學習很好的機會。如果是數學、物理背景等純理論的背景,其實在台灣的發展有限,普遍薪資並不如半導體業、軟硬體業。所以如果是這些背景,很適合轉戰資工,然後把自己在純領域的磨練帶到資工系。